复绿矿山变“金山” 长沙雨花区18个采砂矿坑生态修复喜人蝶变

2022-03-20 13:31:49 来源:湖南日报·华声在线

长沙市雨花区对上世纪遗留下来的18个采砂矿坑进行生态修复,喜人蝶变入眼来——

复绿矿山变“金山”

“樱花开了,茶花开了,欢迎你们来这里‘打卡’!”3月17日,长沙市雨花区跳马镇新田村党总支书记吴正伟发出邀请。

“打卡”地点位于新田村落金坝组。上世纪90年代末采砂形成的70亩矿坑,如今“长”出了一片苗木林,桂花树、茶花树迎风摇曳,罗汉松、红叶石楠等错落有致。

矿坑长出“摇钱树”

在雨花区跳马镇,有18个多年前采砂留下的矿坑,裸露的矿坑与四周的青山绿水形成巨大反差。

2018年起,雨花区启动长株潭绿心废弃矿山矿坑生态修复,涉及面积约1137亩,新田村落金坝组的矿坑便是其中之一。

2021年6月,雨花区引进湖南嵩熙园苗木种植专业合作社,对矿坑进行生态修复和开发。

社会资本为何会积极响应?因为这是一个“多赢”项目。

土方回填是修复的第一步。如果购买土方,是一笔不小支出。“在城市项目建设时一般会要挖出土方并消纳,我们利用这一契机,承接渣土消纳项目。”嵩熙园负责人周晋介绍,这样一来,土方非但不花钱,反而小有进账。

并且,落金坝组地处半山腰,地势较为平稳且交通便利,发展产业有区位优势。“在完成修复后建设苗木基地,对企业来说既履行了社会责任,也能带来经济效益;对政府而言,变全部包揽为侧重技术指导和监管,既减少了支出,又盘活了资源。因此,双方一拍即合。”雨花城投集团工程师卢中文说。

回填的土方并非“来者不拒”。以红壤为主,且不能有石块、淤泥和垃圾等。土方运进来后,分层压实。每铺30至50厘米厚的土,压土机来回压4遍。由于坑的东西南三面地势较高,而北面较低,施工方在北面修筑一道挡土墙,确保回填土层不滑坡。

“回填并不是简单地把土往坑里倒,而是要建沉沙池、排水管,以利生态恢复。”卢中文说。

废坑填平后,还铺设了1万立方米左右的种植土,并在周边播种草籽进行点缀。去年底完成施工后,陆续进行苗木移植和栽种。

周晋是土生土长的跳马人,有着20余年苗木种植经验。望着郁郁葱葱的苗木林,他说:“经过一定周期的养护后,苗木会越长越好,绿化、增收两不误。”

岩壁犹有花枝俏

跳马镇龟坡片石场废矿,70米高的岩壁成了一片花海。那陡峭的石壁上,因为有青绿小草陪伴、花朵映衬,少了几分冷峻,多了几许春天的暖意。

4年前,这里还是一处光秃的废矿坑。

坑度高、倾角大,龟坡片石场废矿是我省矿坑生态修复项目中施工难度最大的一个。

记者站在龟坡片石场废矿底部,吃力仰头才能看到其顶端。70米高的岩坑,最平缓的岩壁都超过60度,大部分则是90度。

龟坡片石场废址修复项目负责人吕平波介绍,2018年启动修复施工初期,需要对整个坑体进行清理,采取击打的方式清除危石。然后,由施工人员在岩体上一米米铺满包塑铁丝网,并用钢筋固定。

陈家宽和他的29名工友,负责给矿坑“整容”。

陈家宽回忆,当时作业时拴着保险带、扣紧安全锁,拉绳之间放着个坐凳,身子被绳索悬空,移动和定位只能靠腿发力。他们先把铁丝网固定在岩体,并在铁丝网上喷上含有机质、植物纤维、土壤改良剂等11种材料的新型基质土。

“整个土层要厚达12厘米左右,先后需要喷10多次才能完工。”陈家宽说,喷播的基质土里含有黑麦草、波斯菊、金银花等种子,另有油麻藤等藤本植物。藤本植物攀附功能强,当边坡超过73度时,藤本植物可巩固边坡、保护水土。

2019年10月完成施工后,另有2年的植被养护期。

进入3月,春风吹拂的岩壁上,花草灌木抽芽冒头。吕平波说:“最显著的变化是,鸟来了,虫也来了。生态修复理念是以自然的方式修复自然,我们的修复就是与自然融合。”

■短评

生态修复 因地制宜

欧阳倩

废矿修复,造福桑梓。

废弃矿坑的由来有着历史原因。雨花区启动生态修复的18个矿山矿坑,大多形成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之所以成为历史“遗留”,说明处理起来很棘手、很为难。尤其是生态修复,时间长、投入大,是个“烫手山芋”。

雨花区18个矿坑修复,个个有“施工图”“进度表”,这体现了雨花区生态建设的态度:直面问题不回避。

废弃矿坑位置不同,地形不同,问题不同,解决的办法也各有不同。对地势陡峭、二次开发难度大的龟坡片石场废矿,雨花区加大投入,大刀阔斧“包揽”到底。而对地势平缓、有开发价值的新田村落金坝组矿坑,则侧重监管,让利于民,让生态资源造福于当地百姓。

因地制宜,事半功倍。其态度,可赞;其经验,可推。(欧阳倩)

标签: 复绿矿山变金山 采砂矿坑生态修复 矿坑长出摇钱树 岩壁犹有花枝俏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