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记者从自然资源部获悉,5月31日,自然资源部科技发展司会同国防科工局重大专项工程中心在北京组织召开L波段差分干涉SAR(简称“L-SAR”)卫星工程在轨测试总结评审会。此次会议的顺利召开,标志着L-SAR卫星工程在轨测试圆满完成,具备了在轨交付投入业务使用的条件。
L-SAR卫星是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规划部署建设的科研卫星,包含两颗性能指标一致的L波段多极化SAR卫星,分别于2022年1月26日和2月27日成功发射。卫星发射入轨后,自然资源部国土卫星遥感应用中心牵头、各大系统参试单位及相关行业应用单位组成在轨测试工作组,先后在江苏、河南、内蒙古等地组织开展外业检校工作,合理安排数据获取与应用测试区域,开展应用示范,顺利完成了全部在轨测试内容。
测试结果表明,卫星平台及载荷系统、地面系统各项功能正常,性能达到了研制建设总要求规定的各项工程技术指标,卫星数据可有效支撑地质灾害隐患早期识别,也可广泛应用于测绘、地震、减灾、林草等领域。
专家组听取和审议了L-SAR卫星工程在轨测试总结报告,对在轨测试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一致同意通过评审。建议加强对L-SAR卫星数据的多层次、全方位应用,同时尽早启动后续业务星立项论证,进一步提升星座数据获取效能。
我国是世界上地灾发育最强烈、因灾死亡人数最多的国家之一。过去,我国每年投入近千万元购买国外干涉SAR卫星数据,但国外卫星数据对我国的有效覆盖率低,难以支撑国内地形测量、地灾监测与预警的业务化应用。L-SAR卫星的应用将改变我国SAR卫星数据严重依赖国外的被动局面,为自然资源管理及相关行业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自然资源部为L-SAR卫星牵头主用户,主用户包括应急管理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等。该卫星具有全天时、全天候、多极化对地成像能力和多种成像模式,最高分辨率3米,最大观测幅宽可达400千米。卫星采用双星编队构型运行,具备绕飞(在轨测试阶段)与跟飞两种模式,利用干涉测高和差分形变测量技术,实现高精度地形测量及地表形变监测。
【南方+记者】段江含
【作者】段江含
【来源】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