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名中医王辉武是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教授、主任医师,长期从事中医临床工作,勤求博采,经验宏富,对脾胃病、湿证、郁病、睡眠障碍、男性性功能障碍等疾病的治疗有独到经验。
痤疮又名粉刺、暗疮,是一种临床常见病,好发于青春期男女,常常反复发作,顽固难愈。临床表现为粉刺、丘疹、脓疱、结节、囊肿及瘢痕等,好发于面、背、胸等部位,属于损容性皮肤病,影响患者身心健康。王辉武以中医思维探讨痤疮的病因病机,总结出一套相对简便易行的治疗方案。笔者有幸跟师学习,现将王辉武治疗痤疮的经验总结如下。
【资料图】
病因病机
王辉武认为,痤疮多发于青年男女,因肝肾不足,相火过亢所引起。《素问·天元纪大论》云:“君火以明,相火以位。”张景岳解释说:“君火居上,为日之明,以昭天道,故于人也属心,而神明出焉。相火居下,为原泉之温,以生养万物,故于人也属肾,而元阳蓄焉。”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云:“肝为风木之脏,因有相火内寄,体阴而用阳。”相火与君火相对而言,寄藏于下焦肝肾,有温养脏腑、主司生殖的功能,与君火相配,共同维持机体的正常生理活动,过亢则有害。如果肝肾阴血不足,不能制约相火,就会造成相火过亢。相火与性激素有关,相火过亢相似于性激素水平偏高,与青春期性激素分泌旺盛相吻合。相火过亢,导致皮脂腺功能亢进,成为痤疮发病的内因。皮脂腺分泌过多,造成机体皮脂腺最发达的面部毛窍阻塞,油脂集聚,病菌借油繁殖,蕴而生热酿毒,红肿化脓,反复发生,形成局部丘疹、结节、囊肿及瘢痕。
辨治经验
标本同治王辉武认为,肝肾阴血不足,不能制约相火,相火过亢是痤疮的内在因素,是疾病之本;而肌肤尤其是面部热毒积聚则为痤疮的外在表现,是疾病之标。治疗痤疮应该标本同治,滋养肝肾、平抑相火与清热解毒同时进行。
男女分治王辉武认为,男女痤疮患者虽然病机一致,但因各自生理机能差异而选方有所不同,这是取得疗效的关键因素之一。男性痤疮患者选用滋阴补肾的基础方六味地黄汤;而“女子以肝为先天”,故女性痤疮患者的基础方选用四物汤,再分别加用清泄相火的药对黄柏、知母及清热解毒的五味消毒饮,共奏滋养肝肾、平抑相火、清热解毒之功效。
整体辨证与局部辨证相结合除使用基本方外,临证还需注意结合全身各种伴随症状及局部皮损表现,详审其热、毒、瘀、痰湿等状况而随证化裁。如大便干燥者,加(制)大黄;月经量少而不畅者,加香附、益母草;皮肤油脂过多者,加山楂、荷叶、泽泻;瘢痕硬痛者,加红花、桃仁、虎杖;痤疮色泽暗淡、流黄水者,加土茯苓、薏苡仁、茵陈;瘙痒明显者,加苦参、白鲜皮等。
王辉武强调,该病必须坚持治疗1~2个月方可奏效,因为调节激素水平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此外,还要注意患处局部护理、减少油腻与动物性脂肪的摄入。
验案举例
杨某某,女,26岁,已婚,2010年9月16日初诊。患者自述其患面部痤疮2年多,始因工作压力大、情绪不宁引起,经反复用中西药(药名不详)内服、外涂,始终不能治愈。刻下:面部油腻,粉刺密布,夹杂少量丘疹、脓疱。伴口干、口苦,月经量少而不畅,大便稍干燥,舌质红、苔薄黄,脉细弦。
处方:知母15g,黄柏15g,生地黄30g,当归12g,赤芍15g,川芎6g,丹参20g,金银花30g,连翘15g,蒲公英30g,紫花地丁12g,山楂30g,荷叶30g,香附12g,益母草30g。5剂,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嘱其用硫磺香皂清洗面部,每日2次。
9月22日二诊:面部油腻减轻,粉刺、丘疹颜色转淡,大便调。守上方继服5剂。
9月28日三诊:病情显著好转,粉刺渐退,丘疹基本消失,脓疱干枯,口和便调,月经来潮,量少色淡,舌质淡、苔薄白,脉细。
上方稍作调整:知母12g,黄柏12g,生地黄20g,熟地黄20g,当归15g,白芍15g,赤芍15g,川芎6g,丹参20g,金银花30g,连翘15g,蒲公英30g,白花蛇舌草30g,山楂30g,益母草30g。服药20剂后复诊,皮损消失,只有少量色素沉着,随访1年未复发。
按 本案患者乃素体肝血不足,复因情绪不宁,肝郁化火,更灼阴血,造成相火过亢,面部皮脂腺分泌亢进,毛窍阻塞,蕴热酿毒而成。首诊、二诊以知母、黄柏清泄相火,生地黄、当归、赤芍、川芎、丹参养肝凉血散瘀,金银花、连翘、蒲公英、紫花地丁清热解毒,山楂、荷叶降脂化浊,香附、益母草疏肝调经。三诊时热毒渐清,相火渐平,阴血不足更显,以前方稍作调整,加强调养阴血以制约相火而竟全功。(阳正国 毛得宏 重庆市永川区中医院)
(注:文中所载药方和治疗方法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