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身边到天边——用《有你,真好》训练学生扩大选材范围——统编教材解读第1217篇

2023-08-14 12:12:33 来源:个人图书馆-教育乌托邦2122

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的习作标题是“有你,真好”。很明显,这是训练学生用第二人称写人,第二人称写作有两大好处:一是让读者感觉亲切,好像读者就是写作的对象,两人面对面坐着,听对方娓娓道来;二是便于直接抒情,讲到动情处,读者就会听到作者动情的话语,甚至可以想象到作者动情的神态。

但是,如果我们不加以引导,在实际教学中,学生的作文选材范围会很窄,几乎一多半孩子会把“你”确定为父母、老师、朋友。这样的选材也决定了他们又开始写那几件老生常谈的事情,因为从三年级开始,学生就把身边人写了个遍,第二遍都写得差不多了,实在找不到可写的人。所以,老师首先要引导学生把选材的范围从身边扩大到天边,写那些没有写过的人。有的人会质疑了,选材天边的人他们会熟悉吗?其实在学生熟悉的人中间,一种是物理距离比较接近的人,一种是心理距离比较接近的人。物理距离接近的人就是亲人、朋友、同学、老师等,这些就是身边人;心理距离接近的人有偶像、新闻人物、历史人物、文学作品中的人物、漫画作品人物、游戏中的人物等,这些都是天边人。选择“天边人”作为自己的写作对象,能够扩大学生的选材范围,极大地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在他们的心中,不仅有现实世界,还有过去世界、未来世界、文学世界、虚拟世界等。对于非现实世界,学生的兴趣更浓,有一些人物比现实世界中的人更熟悉,想对他们说的话更多。所以,扩大选材范围,学生才可能创作出更精彩的作品。


(资料图)

再回到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这个单元的人文主题是“走近鲁迅”,写作要素是“通过事情写一个人,表达出自己的情感”。有人觉得这个单元的课文与作文之间没有什么联系,其实他们之间关系密切。如果把《少年闰土》改成第二人称,题目改为“有你,真好”,中间加上一些直接抒情的句子,不就是一篇很好的范文吗?如果把《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改成第二人称,加上小标题,不也是一篇好范文吗?还有《有的人》,不也是表达对“你”的赞美吗?我们至少要从课文中学习两种写作手法:一是多事写一人的方法,《少年闰土》和《我的伯父鲁迅先生》都是这样;二是美好的场面描写。

根据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为这次习作教学设计如下活动:

活动一:扩大范围,挑选人物

活动二:选择事件,列出提纲

活动三:借助课文,学习写法

活动四:运用写法,自主写作

活动五:相互评议,修改优化

“活动一”是在老师的引导之下,学生畅谈自己了解的非现实世界的人物,哪一个让自己感觉“有他,真好”。在和伙伴分享交流后,确定一个可以对他说“有你,真好”的人物。

“活动二”借助表格,梳理发生在这个人物身上的事件,也就是他的哪些方面让你感觉到“有他,真好”,并且拟出小标题。

“活动三”是教师梳理本单元的两篇多事写一人的课文,学习两点:一是多件事写一人;二是美好的场景描写。关于场景描写,学生在五年级上册已经学习过,《慈母情深》《父爱之舟》都有美好的场景描写。《少年闰土》的场景中有闰土的特写场景,也有“我”和闰土一起的场景。这些场景给人的感觉是色彩丰富、人物鲜明、生动有趣。《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中的场景有大场面——悼念鲁迅的场面;有动态场景——救助车夫、燃放烟花;有静态场景——谈读书、谈碰壁、阿三忆鲁迅。这些场景给人的感觉是生活气息很浓,人物形象鲜明。

“活动四”是学生的自主写作,老师可以把重要的方法出示在幻灯片上,提醒学生运用。

“活动五”是学生互相评改作文,老师出示评价标准,学生依据标准互相点评,然后自主修改,改后再交流分享。这个过程很重要,一是给学生分享展示的机会,二是对学生的劳动成果有反馈和评价,三是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修改习惯。

标签:

推荐阅读>